联系我们

  古铜都是怎么转型到生态山水都呢?

  资源型城市随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开发而兴起,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城市。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,约占全国城市数量18%,总人口1.54亿人。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地,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资源型产业,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,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,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,主要表现为一些城市主体资源衰减、经济结构失衡、职工生活困难、就业压力不断增大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。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国有矿山,有2/3已进入“老年期”,440座矿山即将闭坑,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。

  资源型城市出路哪里?有“中国古铜都”之称安徽省铜陵市转型之路,或许会为人们提供一些有益启示———

  铜陵如其名字一样,因铜而兴,因铜而名。近五十年来,铜陵同国家许多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危机,铜陵人已经意识到严峻现实,铜陵人该如何办?

  突围:突出单一搞“铜”之围

  铜陵作为我国重要铜工业基地,粗铜产值长时间占据全市经济总量80%以上。围绕打造“生态山水铜都”,就是既重视铜资源,又不完全依赖于铜资源,不断延长铜精深加工产业链同时,努力改变单打————搞“铜”局面,探索发展循环经济,重视发展高效农业,大力促进经济由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铜陵市投资几十亿元兴建国家重点工程“金隆铜业公司”,生产电解铜,使铜深加工迈出了关键性一步。目前,铜陵电解铜年产量达到30多万吨,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。

  以电解铜等为基础,铜陵精深加工目前已延伸为电解铜————铜箔————覆铜板————印制电路、电解铜————无氧铜杆————铜线————特种漆包线、电解铜————电子铜带————集成电路引线框架、系列铜管等4条产业链,同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,压缩一般性小铜加工、小铜冶炼,对部分资源枯竭矿山实施了关闭。这样,铜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,传统采冶业通过高新技术化,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长,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。

 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以铜线为原料,生产特种漆包线专门用于冰箱和空调压缩机上,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,无氟压缩机特种漆包线比例更高。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,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、艾默生电气(苏州)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著名公司使用均是精达特种电磁线。去年,该公司铜加工量已经达到6.9万吨,销售收入突破23亿元,高档无氟漆包线利润率30%以上。

  “不再单单盯住一个‘铜’字,而是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,使铜陵走出了‘单一采矿冶铜’历史。”铜陵市有关领导介绍说。产业转型中,铜陵还形成了另外三大主导产业:化学工业成为全国最大硫磷化工基地;电子工业成为全国电子材料产业基地;建材工业长江流域重要水泥生产基地,铜陵海螺当今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单个企业。当前正在发展五大接续产业纺织服装、医药环保、能源重化工、电机以及新材料产业等。

  从1996年起,铜陵市先后培育了铜都铜业、铜峰电子等5家上市公司,募得近30亿元资金,大量用来采用现代高新技术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改造一批传统产业,培育了几十个省级名牌产品,“铜冠牌”阴极铜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,并有一些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。现在,随着多功能薄膜项目投产后,铜陵成为世界上最大电容器膜生产基地,主导产品电容器膜生产能力从世界第三跃居为世界第一,具备了与国际大公司抗衡实力。铜陵三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模具和交通测速雷达,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%和60%。今年,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入列国家级产业园。

  提效:提高资源利用之效

  “没有绝对废弃物,只有放错了地方资源。”铜陵市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,努力实现能流、物流交换和循环利用,成效较为显著。

  产业层次上,铜陵市围绕铜矿、硫铁矿和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建立产业循环链。铜陵有色金属(集团)公司利用生产电解铜废弃物阳极泥回收金、银等贵重金属;用冶炼炉渣加工造船厂需要磨料;用电解液生产硫酸铜;用铜尾矿掺入水泥生料烧制水泥熟料;对共生矿、伴生矿中铁、硫加以利用等。铜陵化学集团公司以高品位硫精砂生产高品位红土;以钛白废酸综合利用和副产硫酸亚铁生产铁系颜料;用磷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、纸面石膏板;利用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热量发电等。

  企业层次上,铜陵市大力推进彼此共生和横向联合。金昌冶炼厂废水含酸性强,治理要花钱。市政府果断决策,这个企业附近上马一个印染厂,该厂所排污水含碱性,与金昌冶炼厂废水和成中水,再循环利用,产生了可观效益。安钛公司年产废酸5万吨,与相邻一家化工公司合作,将处理后废酸用于普钙生产,实现双赢。

  区域层次上,铜陵将重点建设两大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。今年7月,铜陵市正式成立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,规划用地25平方公里,投资规模为250亿元,计划建设周期为10年,结合产业结构调整,初步选定10多个项目,投资总额50多亿元,园内每个企业都以上游企业排放物为原料,循环利用,努力达到“零排放”。

  为给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物质技术保障,铜陵市还从改造机械行业入手,积极发展环保产业,为全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进一步开展,资源节约型工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如过去污染大户铜陵有色金属(集团)公司,如今利用烟气制硫酸,利用冶炼烟灰提炼出铜、铅、铋、铟等多种金属等,还改善了大气环境。

  与此同时,铜陵大力推进秸秆气化、沼气应用和农村改厕工作,已建成大通、胥坝乡两个秸秆气化站,改厕率达到46%。城乡统筹发展中,铜陵市坚持“注重生态、保持环境”原则。去年10月建成投产冬瓜山铜矿,采取“井下废石充填循环技术”,使“废石不出坑、尾砂不入库”,避免了生态破坏和耕地受损,仅此一项即节约占用土地2000多亩。

  塑形:塑造生态城市之形

  为不断改善城市面貌,铜陵加快城市建设步伐。几年来,投资20多亿元,顺利完成了老城区改造,建成了一批广场、绿化带、风景区,改造和新建了一批环境优美、配套完善居民生活小区,使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达24.6平方米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%,森林覆盖率达32%。目前,铜陵市着重搞好植物园续建、青年生态园、天然气利用、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新建工程,力争早日实现“一江、二洲、五河、六湖、八山”城市景观风貌。

  为此,铜陵市加大了对城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与管理力度。对市区57台锅炉限期整改,关停小锅炉3台,并利用发电厂等企业工业余热建设三座热水站,有效地控制了浴室小锅炉烟尘污染。目前,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3.70平方公里,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3.55平方公里,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%和71.1%。去年,对市区273家餐饮店进行了集中整治,,安装油烟净化装置81家,采取有效防治措施96家,取缔和自行停业转产91家。共取缔小锅炉30家,五金加工点26家。

  一个采冶铜历史长达3000余年城市,就是要彰显“铜都”特色。铜陵市对春秋至西周时期金牛洞古采矿遗址、罗家村唐代大炼渣遗存、众多出土文物等实施了保护。大街小巷、广场公园塑立了100多座风格各异青铜雕塑,大量开发了构思精巧、造型别致各色铜工艺品,向世人展示了青铜文化深厚内涵和无穷魅力。全市大街小巷主要建筑正逐步融入铜色,青铜气息浓郁,铜都氛围浓厚。国内唯一铜文化学术性刊物《青铜文化研究》编辑部设在铜陵,目前已结集出版三辑,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反响。去年,“中国古代青铜文明暨青铜文化研究”学术研讨会铜陵成功举办,来自11个省市37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对青铜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。自1992年起,铜陵连续举办了八届青铜文化博览会。“青铜三部曲”音乐舞蹈史诗《青铜魂》1999年创作演出成功,现代都市黄梅戏《青铜之恋》2004年进京参加新中国成立55周年现代戏展演,第三部《青铜神圣》目前也已完成了剧本初稿创作。

  通过不懈努力,铜陵市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。2004年,全市人均GDP达到2320美元,城市化水平为54%,工业化水平为56.7%,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已跻身中西部同类城市前列。同时,单位能耗却保持下降趋势,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恢复,今年上半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趋好,达到二级天数为163天,为半年总监测日90.1%。作为一个曾经是污染较重工矿城市,这实在是难能可贵。

 

  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协调上,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互融合上,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上,实现城市文化与生态建设相互推动上,我们会加倍努力。”市长张庆军信心十足。